三重利好来袭
继“大气十条”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出台也进入。
近期,环保板块已进入政策密集释放期。
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11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11月28日,国家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并将新增收入用于增加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资金;加上“水十条”即将出台、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即将正式实施、2015年环境税可能落地等因素,环保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可谓“甜蜜蜜”。
不难发现,近十年来,环保产业内“三废”治理投资仍占主要部分,尤其是工业领域的“三废”治理投资额占比达90%,其中又以废水、废气为主,废气占比74%,废水占比14%。高额的投资规模,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分析人士表示,在沪指此前逼空行情中,环保板块相对滞涨,但随着前期涨幅过大板块回调压力逐步增大,具有业绩和产业政策扶持的滞涨板块有望重新获得资金的关注。
环保公司景气度高企
2014年2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北京主持召开环保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随后,多位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环保部正在抓紧制定出台“水十条”,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副处长汪涛曾透露,本次“水十条”治理目标明确,将在2017年前消灭劣五类水,预计将带动投资2万亿元。
“‘水十条’酝酿多年,出台必须且十分迫切,今年底只剩几天了,1月份出台的可能性很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水十条将包括水污染、水价格、水资源第三方验证、政府监管等一揽子内容。首先,对企业排污的标准将更高更严,达不到要求将重罚乃至关停企业。同时,将提高工厂用水的价格,加收水资源税的可能性很大。而这将增加化工以及高耗能(大都同时高耗水)行业的成本,促进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节约及清洁用水,减少污染,帮助消灭劣五类水。
而所谓劣五类水,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介绍道,即指对人类而言丧失任何功能的水,包括臭河涌、养殖场工厂等排放污水等。周永章分析,一类二类是水源地的水,能够游泳的江河水是三类水,四类水可以浇浇花,而五类水就毫无用途。
业内专家介绍说,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早,在“十一五”时期就已展开,但整体水质状况并没有好转。根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等水系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3%和9.0%。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因此,业内普遍对“水十条”充满预期,专家预计将带来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高于此前“大气十条”的1.7万亿元。
此外,旨在推进转变治污模式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也有望近期出炉。林伯强表示,该意见旨在支持帮助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有的企业自己没有治污能力,那就请第三方帮助治理,而第三方治污时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目前我国第三方公司都很小,前期投入资金不足时很难从银行贷款,甚至得不到企业的信任。为此,政府需要给予支持,比如为其提供信用担保等。
对此,资深分析师表示,每年的第四季度都是环保行业政策密集释放期。2014年年底即将出台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和“水十条”两大重磅政策,以及即将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都将给环保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A股中不少上市公司都在相关产业链有所布局。以第三方环境治理模式为例,有分析认为这种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工业企业环保的主流模式。国内环境服务企业中,对于采用BOT、PPP等模式运营工业治污设施的相关企业,比如国电清新、亿利能源、桑德环境、碧水源、万邦达等,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一旦实施,将对这类环境服务公司形成直接利好。
而“水十条”的出台也将对水务处理公司带来业绩和估值的提升。以巴安水务为例,东兴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公司1-9月份已经签订了锦州市锦凌水库供水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海水淡化项目合作协议等多个项目订单;存量项目中石家庄项目和东营等项目也稳步开展,预计年底均可以结算完毕。这些将共同支撑公司2014年的业绩增长。
该分析师表示,从整体来看,环保产业内公司的安全边际较高,配置价值也较为明显。从行业基本面来看,3季报中渤海节能环保板块中近80%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盈利增速超过30%的公司比例达到32%,未来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环保板块经过较长时间调整,目前估值趋于合理,而在本轮大盘蓝筹板块强势拉涨过程中,环保板块表现低迷,估值溢价相对大盘持续收窄,安全边际进一步拓展,环保板块配置价值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