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年内有6至8台机组开工建设,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将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多的一年,2015年将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在4月22日举行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5年年会上透露说。
事实上,蛰伏四年后,国内核电实质性开工密集展开,“走出去”在巴基斯坦、英国等多国落地开花。更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内陆核电重启论证终有结果,中国核能协会即将发布的《内陆核电建设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研究》称,我国内陆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近日瑞金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也已通过专家评审,种种迹象表明“十三五”内陆核电解冻在望。
而在国内实质性开工密集展开的同时,中国核电“走出去”也借“一带一路”东风斩获颇丰。中核集团将向巴基斯坦出口5座“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涉及金额150亿美元。中广核参股的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预计2017年开工,“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GDA)后也将有望在2015年下半年应用于控股的BradwellB项目建设,届时将成为中国核电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的项目。
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
今年3月,辽宁红沿河5、6号机组获准建设,标志着中国核电正式重启。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为核电装备走出去开展第三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在政策力推下,核电重启出现加速现象。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至2014年底,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2030.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累计发电量1305.8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比2013年增加了18.89%。
张华祝认为,2030年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10年我国核电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核电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项目推进上,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需要尽快解决首台机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重启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落实,内陆核电建设需要加快研究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三五”期间核电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层面,多项核电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取得较大进展。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在会上透露,《原子能法》已上报国务院,力争今年内通过审议。国家核安全局日前也透露,《核安全法》提请审议时间预计将提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备受市场关注的内陆核电重启也提上日程。张华祝透露,核能协会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的要求,完成了《内陆核电建设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研究》,将努力促进“十三五”期间启动内陆核电建设项目。中国核建集团总经济师舒卫国表示,商用60万千瓦江西瑞金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作为世界座商用第四代核电站,公司计划申请在2017年开工建设。业内人士认为,内陆核电在“十三五”期间放开的几率非常大。
2015年8台机组投入商运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2月,方家山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阳江2号、宁德3号、红沿河3号机组也先后并网发电。中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达23台,总装机容量为2138.6万千瓦。”张华祝说。按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400余台运行机组中,中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机组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逐渐走出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核电重新“扬帆起航”;中国核电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计划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核电将保持规模化发展态势……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在年会上纷纷表示。
“2030年前,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完成‘到2020年建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核电发展目标。”张华祝指出,“核安全是核能行业的生命线。必须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促进核能行业安全发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研究报告认为,世界各国运行的核电机组一半以上建在内陆,而我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采纳了福岛核事故后提出的各种改进行动要求,加上我国内陆核电厂有良好的厂址条件,因此,能有效防止类似福岛核电厂核事故在我国发生,我国内陆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即使发生了严重事故,通过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可以确保严重事故下水资源安全以及公众健康。“我们将努力促进‘十三五’期间启动内陆核电建设项目,这样才能为核电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华祝称。
核电产业前景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重启之年新批的两个项目,都使用了我国自主核电技术。
红沿河核电站5号、6号机组使用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ACPR1000,该技术是中广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按照新安全标准,借鉴核电领域的新经验反馈,基于成熟堆型实施改进形成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具备三代核电主要安全技术特征,满足中国新核安全要求。
福清核电站5号、6号机组是“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中国核工业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具备完整知识产权体系,围绕‘华龙一号’技术创新,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已申请700多项,主要设备都能实现国产,可以满足‘走出去’的需要。”这显然并非巧合,而是代表了中国核电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三代核电机型的国产化、自主化,才能为核电“走出去”、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核电“走出去”战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再建三台ACP1000核电机组的合作框架协议;与罗马尼亚、阿根廷分别签订政府间核能合作协议,重水堆核电项目基本敲定;签署了中英政府间民用核能合作联合声明,积极推进欣克利角及后续核电项目;与南非、土耳其、捷克、沙特等国家核电合作也在务实推进。进入2015年,又与阿根廷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力推“华龙一号”在阿根廷落地。
目前,中国大陆核电份额为2.39%,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核电发展在我国还有巨大的空间。据有关专家推算,至203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量将达到1.2亿千瓦至2亿千瓦区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5%至8%。
“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核能应当在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在张华祝看来,中国核电发展前景广阔。“作为核电领域具发展活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受到了世界核电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核电必将为国内外核电供应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必将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文资料来源:新华网、经济参考报、中证网、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