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容量有限的今天,如何有品质、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浙江富阳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由此,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全区不断探索推进的工作重点。
富阳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针对造纸、小冶炼等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整治标准,在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的同时,联合重组优势产业,在继承中转型升级,使全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富阳关停一半纸厂
浙江富阳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造纸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鼎盛时这个县四五百家工厂、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量超过全省1/3。但同时,造纸产业也是富阳工业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废水占全市工业废水总量约70%。这么一个行业的固有市场格局在2012年后被打碎。
“纸厂是我的聚宝盆,但环境才是我们的命根子。”胡海潮(化名)有些落寞,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拆除自己的造纸厂时他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关停纸厂,要么追加数千万元的投资,扩大产能、全面整改。
“我自己都看不下去那些小溪一条条变黑,但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工作组一找我协商,我就签字同意了。”之后,那个用了22年的厂名被注销。
纸企刷卡限排
富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富阳7个针对性文件出台,造纸企业得到了在技术革新、污水处理水平等方面的跨越式提高,全区造纸废水、COD(化学需氧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41%和48%。
除了造纸业,其他重污染行业也得到强力整改。2014年,富阳累计关停企业、废塑料加工点、污泥加工点等362家(个),关停数量为历年多;当年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40个。
除了关停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从2013年起,富阳启动了造纸行业第六轮整治提升工作,要求整治提升的造纸企业安装“刷卡排污”装置,鼓励企业晒出“阳光排污口”,力求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同时,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佳契合点。其中,共淘汰关停造纸企业120家,规范提升113家,整合提升17家。如果加上前5轮的整合,原先400多家造纸企业现在仅剩107家。
推进综合整治倒逼转型
近年来,富阳先后开展了小冶炼环境污染整治、小化工污染整治、印染行业污染整治等,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实施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铜冶炼行业也是富阳的特色产业,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整治中,富阳坚持限小汰劣、疏堵结合、调整结构、整治提升的原则,深入乡村和企业,一家一户做好工作,先后进村入户150余次,开展企业工作80余次,使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全面取缔小冶炼、规模以下企业必须全部关停的要求,经过近一年整治,全区共淘汰关停19家粗铜冶炼企业,取缔露天铜球摊点和原料场地1060亩,取缔无证无照球磨机加工点39家。
在整治小冶炼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富阳又开展了锌化工和电镀行业的集中整治,淘汰关停锌化工企业42家,整治提升后仅保留了4家企业。淘汰关停电镀企业27家,整治提升12家,搬迁入园4家。全区107家涉重企业通过整治后,直接关停69家,整治提升保留38家,使重点行业得到提升,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文章整合自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富阳日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