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摆脱“棉花糖” “杀手锏”时代已降临
据陕西咸阳市环保局了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于该企业拒不缴纳罚款,目前咸阳市环保局已向秦都区法院提交申请,强制执行70万元的行政处罚。据了解,从今年元月份开始,咸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对陕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了三次现场检查,检查后开出了70万元的行政处罚单。按照新环保法“按日计罚”的原则,环保部门在随后的两次检查中又开出了1580万的环保罚单。目前,咸阳秦都区法院已经受理案件,正按司法程序办理。环保部门表示,第二笔1580万元罚单,如果到法律强制执行时限,企业仍拒不整改和缴纳罚款,环保部门还将采取相应措施。
其实,当初罚单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专家表示,除了对企业本身的惩罚,按日计罚更大的作用是对恶意违法企业的震慑。但是在执行中,受罚企业是否真的认罚服软,似乎仍是个未知数。现在看来,还真是吃了闭门羹。
“大额罚单的出现是必然现象。新环保法颁布以来,政府由过去比较软弱、麻木的状态变得比较积极,对很多以前容忍的企业污染现象进行管制。这些大额罚单也是倒逼重污染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企业守法能力、意识的提高,大额罚单就会慢慢减少。”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分析道。
无论是省环保厅与环保部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联合督办也好,是对地方政府领导的约谈也罢,还是后续的环保部的督办,都说明在执行环节上还没有下定决定,还没有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事实上,正如相关专家所言,污染企业的行为不仅是在违法,更具有了犯罪的相应要件。若不下定决心采取强制措施,那么再多的整改通知书都难以为继。相反,若是能做到“立罚立行”而将天价罚单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惩一儆白”的效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真正能痛下决心而穷心其法,采取更为强硬的法律手段,比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污染企业的犯罪行为由公安部门进行侦办,让那些“环保警察”发挥应有的作用。
天价罚单不能变成废纸一张,更应该看到,该事件已经不只是涉及罚款,还牵扯到司法问题。罚款不能不了了之,对企业责任人的拘留也须执行,相关司法程序更需要依法推进。新环保法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法律,长牙还得敢咬,是被硌坏牙还是啃掉硬骨头?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说过,环保执法不能再当“棉花糖”,而是成为“杀手锏”。可有点遗憾,总理说过了,下面有人根本没听见。在环保执法从“棉花糖”向“杀手锏”程序切换之间,陕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俨然还在拿环保执法当“棉花糖”,现在,环保部门必须果断证明“棉花糖”已是过去,“杀手锏”时代已经来临!环保部门必须向违法企业展示应有的硬气和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