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垃圾分类是对传统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变废为宝的系统工程。在浙江,垃圾分类已由点及面,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深入推广。与此同时,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加速奔跑。
垃圾分类看浙里:城乡并进治出环境新天地
解决好垃圾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垃圾分类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我国,自公布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至今,已过去17年之久,虽有很多不足,但垃圾分类日益规范、分类机制逐步完善。
其中,先行先试的浙江,前端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末端提升处置能力,全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经几年的探索实践,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初步形成了浙江特色。
从城市深入到农村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如今,未来已来,浙江的这场“垃圾革命”,已经从城市深入到农村。
可以说,浙江的垃圾分类,开始于城市,标杆在农村,由点及面,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深入推广,环境整治蕴含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智慧。
在浙里,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揭开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2012年出台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推行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相比城市,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基础设施较差,浙江从这一环境“痛点”出发,由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1月,浙江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9%,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40%的建制村。
多地开启“智”时代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统计显示,浙江垃圾量每年还在以两位数增长,自2013年到2016年,平均增长10.06%,这就意味着浙江垃圾分类这项工程仍需不断推进。
12月8日,在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会上表示,浙江将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对生活垃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手术”,力争到2022年,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两个100%覆盖。
在此背景下,浙江需因地制宜,逐渐探索出有效合理的分类模式。事实上,针对垃圾分类,浙江多个地区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模式,如“金华模式”、“淳安模式”、“宁波经验”。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浙江正在深度运用其优势,探索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实施智能投放、定点定时投放等试点。目前,多地已经开启“智”时代。杭州市江干区便在硬件升级上作起文章,开始推广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杭州上城区增添智能厨余垃圾循环处理器,促进厨余垃圾智能循环处理;宁波市首批垃圾分类智能化升级系统在鄞州正式启用,引来社区居民争相体验。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宁海发放装有“芯片”的家用智能垃圾桶,设置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区域性垃圾分类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统计、汇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