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为了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稳步提升,浙江省杭州市从顶层设计入手,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此外,杭州还创新采用垃圾分类实名制、实户制等新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细垃圾分类“大手术” 杭州创新模式大展拳脚
解决好垃圾分类问题,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浙江杭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已有7年之久。截至目前,杭州市区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小区2031个,参与家庭123.12万户,推进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1827家,完成创建12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据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7年来的实践,杭州逐步实现了垃圾分类覆盖稳步提升、垃圾分类质量持续提高的态势。2015年,杭州市还被列为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杭州是如何将垃圾分类这台“大手术”做到如此细致的?
顶层设计是关键之一。据了解,杭州市相继出台了《杭州市生活垃圾治理“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杭州市“五废共治”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年度分解下达各区、各部门目标任务,系统推进各项工作。
此外,杭州还颁布实施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区域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确定和划分。同时,根据杭州的分类实际,制定了垃圾分类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及《杭州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导则》,对垃圾分类的类别、品种、投放、收运、设施设置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政策法规的出台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则是老百姓更为关切的所在。在杭州,根据垃圾分类标识颜色,绿色涂装的是餐厨(厨余)垃圾收运车辆,黄色涂装的则是其他垃圾收运车辆。为增加分类识别度,同时实行“桶车对应”的分类清运。
尽管规则简单,但是要想让百姓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非易事。对此杭州创新分类举措,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实户制等新办法。
如在杭州市上城区羊血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推进了7年多的时间。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思考:怎样才能将小区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都纳入到垃圾分类的网络当中?对此该社区以“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为思路,重点围绕深化“垃圾分类实名制”,朝管理精细化、群体年轻化、范围扩大化的目标发展,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宅急收、上门指导分类等服务。
在此基础上,杭州还在218个分类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强化分类投放环节的监督管理。在39条繁华商圈、道路沿线开通“垃圾不落地”音乐专线,开展80条重点道路垃圾桶、集置点“撤路入巷”工作,有效改善了市容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
原标题:杭州2000余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实名制管理初显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