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PM2.5大举入侵 “指尖上的雾霾”亟需控制
在一轮接一轮的雾和霾过程中,乐观的网民,曾经创造了不少黑色幽默。清华的校训被改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但是谁又能不呼吸呢?在重污染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人民服雾”。很多时候,雾霾的元凶就是PM2.5,在被这些细小颗粒物包围之下,我们一天到底能吸入多少PM2.5呢?
室内三支烟等于制造一场重度雾霾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介绍,在35平方米房间内连续吸3支烟,距离吸烟者1.5米,空气中PM2.5浓度可达1700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比北京污染严重时的PM2.5还要高出好几倍。烟灭1小时后,室内空气中PM2.5仍可达350微克/立方米以上,仍相当于雾霾天的“6级严重污染”。此外,烟雾还会通过管道、通风系统扩散到其他未吸烟房间。
如果不能开窗通风,或者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则抽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会长时间存在,被人吸吐、吐吸,周而复始,直到大部分有毒害物质进入人体为止。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雾霾天,室外接近300,室内也是接近300,那开窗也得死,所以的办法是用空净把污染物吸光。
香烟和雾霾谁更凶?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一支香烟,可以造成了300左右的空气污染,那么在北京等不少城市,经常都是300甚至更高的污染值,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等于你一天24小时都在不停的抽烟。这种抽法,即使是老烟枪的铁肺,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不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呼吸科主任谭明旗介绍,雾霾和吸烟对人的影响方式不尽相同,难以确切比较哪个伤害更大。对不吸烟的健康人来说,当然是雾霾的影响更大,相当于长时间被动吸二手烟。但对本身就有烟瘾的烟民来说,吸烟的危害更大。每天吸烟的人与其担心雾霾的伤害,还不如赶紧戒烟。
辽宁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春认为,吸烟的人毕竟是少数,跟雾霾天相比,吸入有害物质的时间也短一些;而雾霾则影响面较大,吸入有害物质时间长,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其不良影响。
“三手烟”危害知多少?
一缕青烟从指间袅袅升起,透过呼吸,抵达肺部。深深地一吸一吐,把烟草的味道留在记忆里,在烟民看来这是难得的享受,而在旁人眼中,这番吞云吐雾却不啻为“指尖上的雾霾”,辣、呛、熏、咳,总有一种刺激感受让人泪流满面。
人人都知“二手烟”危害大,对“三手烟”并没有过多的了解。
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控烟办主任张淼介绍说,与二手烟不同,三手烟是指残留在衣服和家具上的烟尘颗粒。三手烟是在烟民吸烟后离开房间或车厢后,在房间内或车内表面、烟民头发和衣物上的烟雾颗粒。无论你在何处吸烟,烟雾中的有害颗粒物都将吸附在你的头发、皮肤、衣服以及地毯、沙发和汽车座套等物体上,这些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等10余种高度致癌化合物。而且,吸烟者在空室内吸烟后,有害物质就会飘散在沙发、衣物以及墙壁上,导致整个室内环境被污染,此时进入室内的人,也会深受其害。三手烟在室内停留的时间相当长,香烟熄灭后6小时它们依然存在。三手烟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远比二手烟时间要长,对接触三手烟的妇女和儿童,其健康危害尤为突出。
美国能源部下属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新研究表明,在吸烟行为发生18小时之后,残留在空气中的“三手烟”对人体的副作用依然存在。
研究人员从两种环境中收集数据:一个是伯克利实验室内一间房间大小的会议室,其中放置了6根由机器抽完的香烟;在接下来的18个小时中,他们监测了空气中悬浮微粒和5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第二种环境则是一位烟民的家,后一根烟燃尽后8小时,他们对屋子进行了实地测量。
结果表明,如果绘出表示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曲线,吸完烟后5小时,该曲线迅速上扬,然后再过5个小时,曲线依然继续爬坡,直到10个小时之后,这条曲线才趋于平缓。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调查分析了3组家庭:室内吸烟组(父母在室内吸烟,婴幼儿在旁边)、室外吸烟组(父母在室外吸烟,婴幼儿不在旁边)和不吸烟组(父母从不吸烟,室内为无烟环境)。
室内吸烟组由15个家庭组成,室外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分别由17个家庭组成。他们检测了3组家庭的室内空气、尘埃、家具表面的尼古丁含量,以评价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程度;检测了婴幼儿头发中尼古丁和可替宁(尼古丁的代谢物)含量,以及尿液中的可替宁含量,以评价环境烟草烟雾暴露程度。结果发现,室内吸烟组的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程度和暴露程度比室外吸烟组高3~8倍;室外吸烟组的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程度和暴露程度又要比不吸烟组高5~7倍;并发现室外吸烟组父母们食指皮肤表面的尼古丁含量与室内吸烟组相当。研究显示,室内或室外吸烟所产生的环境烟草烟雾,均可直接或间接污染室内空气、室尘、室内物品表面和吸烟者皮肤,有害化合物可通过呼吸空气或接触物品、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婴幼儿体内。
国务院法制办11月24日公布了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称将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严格划分室外禁烟区域,因此被网友戏称“史上严的控烟条例”。
在雾霾锁城让人承受呼吸之痛的同时,根治指尖上的“雾霾”承载着民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