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涌是兴贤片区的纳污涌,是该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水通道,执行五类水标准。在这条河涌沿岸,是连片的工业园区,以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为主。沿着河涌行走,间隔不远就可以在堤岸边看到一个个的排水口,其中不乏企业排污口。
自此,“兴贤涌事件”走进人们的视野。
公安介入严惩违法排污
“兴贤涌”污染成“牛奶涌”被曝光后,深圳市公安局、狮山镇政府日前连出重拳,多部门拉网式突击抽检废水排放企业160多家,其中铝业厂60多家,已查处企业6家,责令整改企业11家,关停企业5家,公安部门以污染环境罪依法刑拘8人,对两家涉嫌排污企业立案侦查。
12月6日,狮山镇环保部门联合公安干警、执法人员,分成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巡查行动。巡查中发现大圃管理处智美铝材厂有暗管偷排的嫌疑。公安干警当场控制三个污水处理人员和厂长,并带到派出所进行问讯,如有违法行为将进行拘留处理,工作组同时对该厂厂区作快速停电停水处理。
12月10日晚,狮山镇环保办在夜间检查中发现佛山市通恒铝型材厂排放白色废水,执法人员当场要求厂方立即停止违法行为。12月11日上午,镇环保办组织城管执法、清无、园区公司、供电等部门共20人对其进行停电处理,并由公安机关将厂长和值班废水处理员带走调查。
12月14日,市局经侦支队再次联合环保部门对网上反映的狮山镇博爱路兴贤涌污染“死灰复燃”问题进行突击检查。通过对该涌进行现场勘查及抽样检测,并对河涌周边正在生产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暂未发现有违规排放现象,该涌总体水质状况良好,酸碱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标准。
据统计,“牛奶涌”涉污问题以来,市、区两级经侦部门累计拉网式排查废水排放企业160多间次,其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排污行为企业20间,对其中两家涉嫌超标排放废水企业进行立案侦查,并将企业管理负责人、企业环保负责人及污水处理工人等数十人带回调查,对其中8名嫌疑人以污染环境罪依法刑事拘留。
据悉,污染事件曝光后,狮山环保牵头,联合安监、消防、公安、执法、清无、税务、国土等10多个部门与社区居委、工业园区一起邀请大圃片区涉水企业业主进行约谈、问讯,要求企业进行自查、整改,杜绝违法排污。综合执法大队对大圃片区内的企业进行常态化巡查,对违法违规的排污厂企,发现一家,关停一家,查处一家,整改一家。
污染者逃逸现象大大减少
无独有偶,“环保警察”在佛山成立两天后,这支队伍即显示其力量。10月10日,佛山顺德区杏坛镇,环保执法人员发现一间无牌无证的小型电镀厂,生产废水直接排出。发觉违法行为暴露,老板蔡某准备开溜,结果被参与执法的“环保警察”当场制服,随后被刑事拘留。
“换了以前,老板跑路我们拦都拦不住。有的企业甚至敢围困环保监察人员。”佛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沈成兴感慨,“环保警察”的参与,有效地震慑了环境犯罪行为,提高了环境犯罪行为侦办效率。
对比鲜明的是,据佛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黄建军回忆,2014年8月19日和9月10日,就有关媒体连续报道的顺德数十家企业将污水直排的环境污染问题,佛山环保部门迅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排查,“但个别企业抗拒检查,大门紧闭,或遇到个别企业以‘检查时停产,检查后继续生产’的方式逃避检查,给环保执法造成较大阻碍。”直到由环保、公安、市场安监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后,才彻底排查处理好上述环境违法情况。
“与环保监察人员相比,警察有刑事执法权,可以依法强制扣押、刑事拘留。现在有‘环保警察’在场,我们环保部门执法都多了几分底气。遇到企业大门紧闭拒查,警察可以破门,暴力抗法的情况也大大减少。”黄建军说。
事实上,佛山设立“环保警察”,打造强力的环保执法是大势所趋。
当地环保部门介绍,佛山是制造业大市,长期以来,陶瓷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纺染业等行业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产值,但是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开始突出。环保形势严峻折射出行政执法面临的一些尴尬,比如企业违法成本偏低、行政执法手段有限等等,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
环保局负责人坦言,“生产型、分散型、叠加型”的污染源特点,决定了佛山必须全领域、、全覆盖地开展环境治理,打造强环保执法。“执法部门跟违法企业其实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如果猫不够强大、专业,那么老鼠必定会偷吃,而且还会嘲笑猫无能。”半年多前,佛山市环保执法年动员大会上,这则比喻让人记忆犹新。
对此,2014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数次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表明坚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态度和决心。市里多次抽调公安人员参与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今年10月,佛山在全省设立“环保警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及区环境犯罪侦查中队也相继挂牌,则标志着全市打击环境犯罪进入制度化、专业化的新阶段。
探路环境犯罪执法
和“环保警察”一起出勤,有种“腰杆子撑起来”的感觉,“更有底气了”。
“环保警察”参与办案的案子集中在三类:类是排放重金属、危废物质超过3吨以上的案子,其数量多,第二类是超标三倍以上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案子,第三类是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等排放污染物的案子。
“环保警察”有的时候根据110举报等线索自己独立侦办案件,有的时候与环保监察人员联合办案,后者作为其技术支撑,也有的时候,环保部门将发现的案件移送给公安,后者受邀提前介入侦查。
“环境污染的案件特点就是证据一过时间就不容易保留,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公安、环保联合办案机制显得尤为迫切。”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行政执法处罚处处长姬钢说。
在姬钢看来,河北省“环保警察”比较“大气”,跟着大的专项行动走,对企业违法产生震慑效果。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河北省今年以来,伴随着“利剑斩污”和“零点行动”两个大的专项行动,环保厅和公安厅已经查处了10起重大环境违法案件。
在日常机制方面,他表示,浙江和山东淄博做得较为突出,公安、环保、法院、检察院四个部门衔接密切,职责分工非常具体,操作性强。
此外,在很多地方,是公安部门派一个人常驻环保部门,便于更迅速出警。“在基层,两家合作的密切程度可以很高。”姬钢说。
“现在基本没有吃闭门羹的了。门进不去,有警察在就爬墙进去,或强制把门打开。”保定市环保局主管环境执法的副局长朱宇光说,尽管已经料到有警察在,环保执法的情况会很不一样,但一年下来的实践还是让他很有感触。
和“环保警察”一起出勤,朱宇光说,有种“腰杆子撑起来”的感觉,“更有底气了”。
“警察有刑事执法权,有强制扣押、行政拘留各种执法方式,破坏环境、破坏秩序,抗法等可以采取硬性措施。”朱宇光说,“警察在,企业不敢反抗,一说起做笔录都怕了。”
同时,警察需要立案后才能进行侦查,如果提前介入,可能会在程序上存在问题。”
“环境违法入刑,对环保监察人员来说,提出更高的要求,是一个挑战。”姬钢说,他指向的是多年来没有刑事执法权的环保监察人员。
“举个例子,我们查到了有偷排危废,就可以行政处罚了,但涉嫌到刑事犯罪的话,就需要具体鉴定,比如有100个桶,行政处罚鉴定一个桶就够了,但入刑的话,就要一个桶一个桶来。”
一旦涉及刑事犯罪,在取证、摄像、口供、笔录等各方面都需按照严格的程序走。
他表示,这对环保监察人员,特别是基层环保执法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平时现场调查时即使没有警察在,也要适当向刑事犯罪取证靠拢,这样,移送给警察的证据可以尽可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