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6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思路,要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且建设目标中也会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环保相关政策力度已较2014年大有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囊括供水安全及污水治理、PPP模式项目等多种市场关注焦点,未来有望持续推进,水、监测、PPP等相关标的受益为明显。
市场普遍认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需求,是解决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领域投资加速明显,考虑当前政府和全社会在对抗生态恶化上的坚决态度以及持续的资金投入,行业景气度势必将快速攀升。
“十三五”环保规划核心是环境质量改善
来自环保部的公开消息称,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日前召开的“贯彻落实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和编制好‘十三五’环保规划大讨论”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仍处于负重前行困难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应以更开阔视野和改革创新精神,紧紧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践行“三严三实”,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陈吉宁说,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环保工作面临如何理顺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以及加强环保法治两大背景,充满机遇和挑战,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
为此,陈吉宁表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不断打破自身固有观念和认识,克服一些自干自活、自说自话、自怨自艾的不好倾向;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和自身素质。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应紧紧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抓紧《大气十条》《水十条》实施工作,编制好《土十条》,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充分用信息化机遇和大数据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努力满足公众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落实好《环境保护部作风建设责任清单》,绝不谋一己之私,绝不搞任何特权,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等。
“十三五”环保总投资有望达十七万亿
在此大背景下,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日前介绍说,在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断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
赵华林指出,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面临财政投入、模式创新等多重挑战,但机遇同样不可忽视。他认为,新常态下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将工作重点由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转变;在管理路径上,由过去依靠环境容量转变为依靠环境流量。“环境流量是瞬时容量,它是连接环境总量和质量的桥梁。什么时候减排、怎么减排、减多少,都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区域而定。这样就可以将减排和环境质量挂钩。”
他还透露,“十三五”环保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中,规划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工作基本面及立足点等与“十二五”环保规划一脉相承,但在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节奏、制度安排和行动方面等均将有新的变化。
目前,“十三五”环保规划将与三大污染防治无缝对接。这一规划将努力构建全要素指标,在水、大气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将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牧草地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红线保护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
同时,赵华林认为,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具有其自身特点,包括:整体环保市场巨大与局部寻找产业机会难度加大并存;新环保法带来环保新机会与经济下行压力产生环境管理新挑战并存;环境金融蓬勃发展与环保财政投入不足并存。而对于环保金融来说,明确回报模式十分重要。“找不到回报机制,环保金融就是一句空话。诚如PPP,关键的就是要找到点和回报路径。”
“气水土”共享年均2万亿投资盛宴
环保领域新盛宴开启,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年均达到2万亿元左右,在三大行动计划带动下,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市场空间不断拓宽,多家上市公司直接受益。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日前在2015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表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三大行动计划带动下,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此前中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1万亿元左右。
一位长期追踪环保行业的研究员介绍,2万亿元的年均投资基本符合业内预期,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的陆续出台,以及土十条的稳步推进,中国环保行业正迎来的黄金发展期。环保部预计三大行动带动环保投资超过6万亿元,侧面拉动的GDP增长更是不容小觑,仅“水十条”就预计拉动GDP增长5.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三大行动计划将全部落地,并进入冲刺发展阶段,环保市场空间进一步释放是大概率事件。
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是国务院确立的本届政府环境保护三项重点工作。2013年9月,“大气十条”出台;2015年4月,“水十条”正式下发;预计“土十条”2016年出台可能性较大。
大气治理概念股包括: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科林环保、三维丝、中电远达、龙源技术、国电清新等;
污水处理概念股包括:碧水源、津膜科技、万邦达、首创股份、巴安水务、中电环保、创业环保等;
土壤修复概念股包括:高能环境、永清环保、东江环保、桑德环境、铁汉生态、维尔利等。
(本文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网、中国科技网、中国环境报、大智慧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