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球场距离清河距离近不到50米。高尔夫球场外的清河水域,水中淤泥与大块碎石布满河道,淤泥段约1公里长。
建在清河水域旁的高尔夫球场,球场上绿草茵茵,在满目绿色的背后,高尔夫球场的高耗水与高污染却一直在影响周围的环境。
距离清河近不足50米
清河路沿清河水域而建,道路也只能容两辆车并排而过。在立汤路与清河路的交接点,沿路向西约2公里,几层楼高的铁网立于路旁,包裹着一块绿地。大门旁有两名保安把守,非会员者禁止入内。从外观上看,若不是大门上的字迹,清河湾更像是一个别墅区。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高尔夫球场建于2006年,并于2008年正式开业。球场被金属栅栏和藤蔓、树木等挡得严严实实,只能隐约从外面看到里面球场的情况。一名保安表示,只有会员才能通过进入球场内,为了保护会员的隐私,球场外密集地种植了树木,以此遮挡球场内部情况。
南侧的练习场中,几名球手挥杆练习。这块练习场紧邻清河水域,与清河仅仅相隔一条只能并排通过两辆车的清河路,近的距离不足50米。球场旁,大片的树木与一米多高的土坡试图挡住行人的窥视,以保护球场内的隐私。
一名附近居民表示,球场的喷头经常开启对球场进行浇水,喷头喷射的面积可以遍及整个球场,经常有豪车出入高尔夫球球场。对于球场内部,他从未进去过,“我也就是隔着铁栅栏看看,看看有钱人是啥生活。”
球场南侧的清河河道已被淤泥填满,河水中被淤泥分割成若干枝杈,流淌着墨绿色的河水。两侧的淤泥中混杂不少碎石块,淤积部分长约1公里。
污染长期失控的高尔夫球场
据了解,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年均用水总量约为40万吨。中国工程院院士、水资源专家王浩说,国内很多球场设计只重视观赏性和使用效果,对后期节水考虑过少。
业内人士透露,在高尔夫行业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是,有的高尔夫球场抽取地下水作为草坪灌溉水源,有的建造在河道旁的高尔夫球场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水,有的球场内也有不少暗井,免费抽取地下水。
不仅企图免费用水,更有高尔夫球场建设在河道、水库周边,甚至生态脆弱地区、极度缺水地区,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一些地方十分缺水,并不适宜建设高尔夫球场,却不计环境危害冲动上马。”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赛事总经理李红说。
在北京,有的高尔夫球场侵占永定河等河道,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侵占河道的情况有所收敛,但是仍有高尔夫球场没有退出河道和饮用水水源地。去年,北京市曾要求退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6家高尔夫球场,但是业内人士透露,也没听说哪一家退出了。
高尔夫球场看上去绿草茵茵、青翠光鲜,然而其背后却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供给。“高尔夫球场的草完全是化肥农药养着,污染显而易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尹澄清说,尤其是位于水源地1公里以内的影响十分严重。
在政府禁令难以有效阻止高尔夫球场疯长的背景下,各地酝酿提高水价,以大幅提升高尔夫行业用水成本。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将高尔夫用水纳入特殊行业水价管理,大幅上调高尔夫球场用水价格,用水价格从每吨61.68元统一上涨至160元。
水价提升让球场老板们“倍感压力”,也促使了球场自身挖潜节约用水。据李红介绍,现在行业内聚在一起聊得多的就是水价和节水,不少老板觉得生存都困难了。按照北京市调整后的水价,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水费每年平均近5000万元。个别球场因无力支付高额水费不得不“关门”。
“高尔夫球场的节水学问很大,在美国,球场耗水量只有我们的一半左右。这和球场设计、蓄水能力、草种的选择、养护管理等方面都有关。”李红说。但是根本原因是,高尔夫球场行业管理监督失位。
业内人士建议应尽管出台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对不适宜建设高尔夫球场的项目应坚决堵住。李红建议,行业标准首先应包括环境标准,包括水资源评价、生态环保评价等。在美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前期是由几百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进行评审、设计,根据滩涂、盐碱地、坡地等不同地质环境,采用不同的球场设计和节水办法。国内应当借鉴这一办法,规范球场选址、节水设计、完善节水办法。
同时,应建立完善建设在河道泄洪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涵养区等地的高尔夫球场退出机制。专家认为,水源地的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要对高尔夫球场进行严格的污染监控,并坚决退出水源保护区。要严控化肥农药施用,禁止施用高污染、高残留的农药;完善球场防渗设施建设,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水源安全等。
此外,受访专家都提到了要加强执法监管,严抓偷水、费水的行为,要对于偷采地下水、购买农村用水、浪费水资源行为加强执法,高限处罚。
高耗水产品或开征消费税
据相关报道,迟迟未能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把“节水优先”放在首要位置。行动计划将建立一套考核评价体制,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到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之中,并酝酿对高耗水产品开征消费税。据了解,目前行动计划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除了用标准落实“节水优先”,有关部门还酝酿对高耗水产品征收消费税,并研究对高耗水行业征收水资源税,上述措施或将在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先行先试。此外,对从事节水、再生水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不过对于环境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2014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今年环境税主要是推进立法,不会有实质动作。贾康同时表示,考虑到营改增以后地方的税收来源问题,财税改革的配套方案将把消费税改革作为重要事项做出部署,使其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战略,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引入合同水资源管理模式。合同水资源管理是指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企业设立节水减排目标,与节水服务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将节水减排效益转化为前期投入,产生企业的循环经济效益以及节水的社会效益,政府管理部门将产生的部分社会效益奖励补贴回企业以激励企业的节水行为。
同时,为配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将建立配套的考核制度,从后年起,每年对省一级为单位的政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向社会公布,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